|

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

35万艘次!科技与服务赋予过闸安检发展新动能

来源:三峡通航管理局 日期:2025-06-09 09:20

  2018年6月1日,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简称三峡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8年第1号)要求,对过闸船舶实施100%安全检查。七年来,三峡局以守卫大国重器平稳运行、守护黄金水道安全畅通为使命,累计检查船舶35万余艘次,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1.7万项,保障了10.77亿余吨货物、857万余人次安全过闸。

  安检护航:严检细查保船方安全

  2025年5月30日10时,接受了过闸安全检查的“顺风××”轮,装载水泥5400吨从长江三峡通航综合服务区起航下行过闸,这是它今年通过三峡船闸和葛洲坝船闸的第8个航次,“最开始还是不理解嘛,多了道关卡肯定影响交货时长,后来发现安检是为我们安全着想,而且现在安检效率也越来越高了,又安全又便捷,大家都安心!”船长向家荣说到。七年间,三峡局通过过闸安检,对船舶开展“6+3”项检查,严格排查隐患,精准防控风险,大幅降低事故发生率,不让任何一艘船舶“带病”过闸,安检合格率从88.9%提升至98.7%。

  标准筑基:立规明矩促规范提升

  三峡工程是“国之重器”,其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国家战略命脉。三峡局以《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安全保卫条例》《葛洲坝水利枢纽安全保卫规定》《长江三峡水利枢纽过闸船舶安全检查暂行办法》为根本遵循,不断完善制度规范,组织编制《长江三峡—葛洲坝水利枢纽过闸船舶安全检查规程》,为建立行业标准提供了“三峡答案”。同时,在推行过闸安检的实践中,三峡局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以法治精神为指导不断优化安检流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过闸船舶安全检查工作手册》先后四次升级完善,让过闸安检服务更加标准规范。

  服务暖心:做细做精优便民服务

  在不断优化过闸安检管理模式的进程中,三峡局始终把船员切身利益摆在首位,让长江航运发展的建设者、推动者、见证者暖在心间。在做细服务上,通过制作法律知识二维码、开设平安知识课堂、开通“江上信使”快件包裹代送通道等方式,打造过闸安检服务圈,同时积极筹办船员流动课堂,带领船员观摩体验过闸安检创新孵化室、指挥中心大厅等活动,搭建沟通桥梁,让服务从“指尖”走向“心间”;在做精服务上,制定应急救援响应机制,联合急救部门开展联合演习、应急知识培训,联合地方医疗机构探索建立水上医疗救助转运点,打通水上医疗救援“最后一公里”,节约人命救助的“黄金每分钟”。

  创新驱动:攻坚克难提安检效能

  面对年均5万艘次船舶过闸的庞大体量,三峡局坚持守正创新,通过“揭榜挂帅”机制激发创新活力,集中攻克“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过闸船舶主要信息智能核验”“基于船载北斗终端的船员定位核验”“基于过闸船舶载货舱单信息智能比对”等多项智能安检关键技术;打造“智能安检试点”与“创新工作室”双核驱动平台,依托算法模型精准调度现场核查;成立重点工作攻坚团队,以创新驱动发展,用信息化手段为过闸安检提质增效。“通过对吃水图像识别算法开展研究,我们对过闸船舶吃水远程核验开展了试点应用,不仅减轻了现场工作强度,同时也减少了人工误差”,三峡海事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到。

  绿色先行:智慧赋能守一江碧水

  在沙湾锚地,“聚龙××”轮刚完成污染物交付,过闸安检员就通过手持移动执法终端查询到了船舶最新的防污染状态。

  作为守护三峡水域“一江碧水向东流”的攻坚力量,三峡局以过闸安检为有力抓手,探索实施“三控三全两禁止”船舶污染防治三峡模式,通过过闸船舶污染防治全检查,船舶污染物直排阀全铅封,具备岸电使用条件且停泊超过两小时的船舶、禁止使用辅机等措施,切实管好船舶“移动污染源”。执行过闸安检任务的安检员们纷纷感慨,“以前对过闸船舶开展防污染检查,我们都需要登轮现场查看船舶的纸质交付台账,现在通过引入信息化手段,打通数据交互渠道,‘在家’就能实时掌握船舶污染物交付情况。”

  七载耕耘,三峡局以过闸安检为支点,撬动了长江航运数字化、服务精细化变革,用科技筑牢了大国重器的安全屏障,用服务书写了“人民至上”的初心答卷。

  未来,三峡局将持续秉持“一切为了通航、一心服务船方”的核心价值观,始终如一履行好过闸安检职责,切实营造舟安船畅人悦的通航环境。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打印 回到顶部